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是二河河“落霞三部曲\"的立场,二是二月河个人人生观。
首先,被二月河自已称之为“落霞三部曲\"的清宫帝王系列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一经问世,便引来社会广泛关注。在后来改编成电视剧后,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二月河创作条件非常艰苦,资料来源也比较狭窄。为了搜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素材,他整天泡在南阳图书馆查找资料,还常到旧地摊、废品站、书店仓库寻觅,一旦发现有关清代资料,不管正史野史、戏本小说、日记档案、经商理财、俚语方言、风俗故事等,统统收集回来。
二月河三部曲出版后,因书中极力歌颂满清三帝而饱受争议,批评之声不绝。
其中就有刘勇发表《劝君慎读二月河》的文章,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在二月河的笔下,雍正是“内圣外王”、勇于自省、正大光明、关爱臣民的英明皇帝,乾隆是一个“宽厚仁爱”的慈祥老人,雍正当上皇帝后只吃“四菜一汤”,乾隆爱臣子、爱百姓、爱情人、爱宫人、爱动物、爱传统文化......活脱脱就是一个率真博爱的老头。\"
“在二月河的笔下,“康乾盛世”里残暴的苛政成了“新政”;血腥的宫廷内斗演化成了“正义”与“非正义”的道统斗争;靠屠刀和“密札”驾驭臣民的君主成了创建盛世的千古一帝。\"
把满清政治的黑暗、社会的腐败都归结为个别官员的行为,与皇权机器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我们在二月河作品中看到的,是他对于满清帝王发自肺腑的崇拜、赞叹、敬仰和惋惜,是对康乾盛世的由衷赞美和缅怀。\"
作者最后也说了,“文学才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在价值判断的方向上向读者提供了错误的指向,那么文学作品就失去了它本应存在的意义。\"
作者在这里讲的还是很有见解的。二月河的历史观确实是以“满清\"为正统,自然就有了偏颇的创作思路,同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收集的资料范围有限,途经来源不正。或多或少对其创作有了局限性,如果能去国家图书馆或历史档案馆找到一手资料,也许会有新的认识。
其次,二月河的人生观也许有偏激之处,似乎总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去认真深究历史真象,喜欢把传说当历史,而且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样也就造成了历史观的扭曲。
比如:热播的电视剧新《三国》,因将躬耕地“搬”到了襄阳而引起南阳的强烈不满。著名作家二月河等就此话题接受了采访,并说:“请大家不要相信《新三国》说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躬耕地之争,严格来讲是史学家探讨的问题,可二月河却硬要把自己当历史学家来发号司令。
后来导演也解释《三国》也是文学作品,可他们揪着不放,然而“落霞三部曲\"同样是文学作品,他却允许自己去随心所欲去创造!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主要原因,“劝君慎读二月河”应该是很有道理的!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就不能有正确的处世态度,没有正确的处世态度,自然也就很难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文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