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手机芯片只出现在一款手机上就销声匿迹,根本不是有的答主说的,是小米证明了技术上有研发能力后深藏功与名。道理很简单,既然小米证明了自己有研发芯片的能力,何不接着搞自研处理器?
实际上,雷军尝试自研芯片后,发现不仅得不偿失,还擎肘颇多,这才是小米澎湃处理器发布S1之后就销声匿迹的原因。
自研芯片是烧钱游戏
即使是使用ARM的公版架构,自研芯片也并不简单,不是招一帮技术人员,花上一点钱就可以搞定。
实际上,不同芯片制程工艺下,芯片设计的费用也大不相同,采用的制程工艺越先进,相应的芯片设计费用也越高。
国外曾有专业文章介绍:28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芯片,要投入5130万美元;16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费用接近翻倍,需要1亿美元;7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的费用飙升到2.97亿美元;5nm工艺制程下,设计开发的费用又飙升到5.42亿美元。
基本上,芯片制程工艺前进一代,相应的芯片设计开发费用翻倍。
澎湃S1处理器采用28nm制程工艺,这就意味着雷军至少为它花了5130万美元;传说中的澎湃S2处理器将采用16nm制程工艺,如果消息属实,那么雷军还要再花1亿美元。
小米对澎湃芯片的定位是中高端,与之相对应的SOC芯片至少是高通骁龙660级别。骁龙660采用14nm工艺制程,远比传说中的澎湃S2先进。澎湃S2要保持竞争力,跟上14nm工艺制程的话,显然1亿美元开发费用不够花,预算要接近2亿美元。
近2亿美元(约13.8亿人民币)对小米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小米招股书,2017年小米经营利润122亿元人民币,设计开发澎湃S2芯片花的13.8亿人民币超过经营利润的10%。
自研芯片时间耗不起
而且,13.8亿人民币还只是开胃菜,随着芯片设计竞争烈度的升级,费用还会翻跟斗上升。直白地说,芯片研发会侵蚀小米利润,而且窟窿还会越来越大,对每年需要数次向股东公布经营业绩的小米来说,压力山大。
然而,背负巨大压力,所得却微不足道。澎湃S1用在小米5C上,其销量扑街,降价去库存。
华为自研麒麟芯片,烧钱无数不说,其间跌过的坑让后来者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2009年发布K3V1,遭遇失败;
蛰伏三年,到2012年发布K3V2,实现从0到1突破;
2014年发布Kirin925芯片,才算在市场站稳脚跟。
华为自研芯片用了6年时间才找到立锥之地,这个时间,小米显然耗不起。
自研芯片会惹高通不开心
即使小米不怕烧钱,也有耐心不怕耗时间,澎湃芯片如期发布,而且性能表现突出,它仍然难逃被高通捏死的命运。
小米对澎湃芯片的定位为中高端,这个区间也是小米出货量的集中区域。小米大规模采用澎湃芯片(不如此将难以产生规模效应),意味着数千万片高通骁龙600系列芯片……卖不出去。
高通不高兴了,小米将面临两大难题:
联发科已退出高端市场,高通对小米断芯的话,小米高端机将无芯可用;
小米在通信领域专利为零,缺少和高通谈判的筹码,高通发动专利战的话,小米将动弹不得,市场尽失,成为第二个魅族。
总之,澎湃芯片在小米的版图里,最多是一次尝试的产物,销声匿迹实属正常,即使继续存在,也是一个龙套式的存在。
原创回答,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