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经参加过一次意大利使馆的酒会。修建在地铁线上的大使馆,脚下不时就会传来隐隐约约的轰鸣声。正逢料峭的初春,那些讲究情怀的洋人们,竟然露天摆了桌椅,在西北风的“吹拂”下,一帮子衣冠楚楚的男女端着酒杯相谈甚欢,期间也没什么茶歇点心可“下酒”的,只是那么“干喝”。
此次意大利使馆之行,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饥寒交迫”,根本没顾得上欣赏什么南欧情调或者古典主义情怀。
其实,中西方饮酒上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人不同;规则习惯不同;酒也不一样。
欧美人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跟咱们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毕竟,人家吃啥长大的,咱们吃什么长大的。最典型的,西方女子一般顺产的话,生孩子就跟下了个蛋似的,隔天抱着娃就下地活动了,也没有什么“坐月子”的概念,不忌冷食和风吹与雨打。这要放到咱们中国女性身上,分分钟属于作死行为。
好了,还是说喝酒这点。比如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酒驾的判定标准却要比咱们国内明显低的多——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要超过0.5%才算酒驾(中国为0.2%),所以,德国人就是出行前一两瓶啤酒下肚,也不到酒驾的标准。
这是因为,除了德国的驾考比较严格,难度大外,也跟其对酒精的耐受度较高有关。向来,德国人就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民族闻名于欧洲。
客观看,咱们与欧罗巴人种比,对酒精更为敏感,约1/3的亚洲人缺乏乙醛脱氢酶(将有害的乙醇转变成无毒的乙酸排出体外的重要物质),因而,往往会导致酒精代谢受阻,易产生脸红、心悸、恶心等不适。
(饮酒致死人数的排名,即便是跟人口基数有关,但可以看出,中国男性的酒精死亡人数都大于后面几个国家的总和了,这还是很说明问题的)
此外,还有法兰西这种干什么都讲究“情调”的民族,酒被看成法餐的灵魂,聚会或者茶歇,也少不了美酒出场。
当然,在西方,普通人工作时间还是以喝咖啡为主(英国人多喝茶)。很正式的饮酒多是佐餐时,就着饭喝的。而且,大部分人都青睐本地酒,除了图便宜外,也算是原汤化原食嘛。
一般情形下,英国人喜好啤酒和苏格兰威士忌,法国人喝红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德国人喝啤酒,美国人也多喝啤酒,外加各种红酒威士忌等等。
而且,欧美对青少年饮酒也有严格限制。
想必大家都听过类似的故事,因为咱们东亚人特别显小,结果几个三十多岁的中国妇女到了美国酒吧,竟被误认做未成年少女,拒绝给她们提供酒精类饮品等等。
比如,美国政府规定:年龄不满21岁(有的州是18岁)的年轻人不可以饮酒;对于前来消费的年轻人,出售含有酒精饮料的零售商、酒吧和有售酒水执照的餐厅,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明,来确认其是否已经达到了合法年龄。否则,轻的话,被罚款,重的话,直接就给吊销营业执照了。
被捉住的未达到年龄私的自饮酒者,除了接受罚款外,还得被强制进行社区义务劳动数天。甚至,连总统的闺女也不例外。
小布什总统任期内,他的女儿詹娜就有一次违反了相关法律,除了缴纳51.25美元诉讼费以外,还被安排进行了8小时的强制社区劳动和6小时有关喝酒方面的法律学习。詹娜本人也因此次违法事件而被记录在案。
类似的规定,西方国家,还有东洋的日本也都是大同小异,青年人买酒必须出示证件表明年龄。更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国家的饮酒年龄,都要普遍高于结婚年龄。
比如,在美国很多州,法定婚龄都降到了男18岁,女16岁,甚至在爱达荷、密西西比、新泽西和华盛顿等州,只要双方父母同意,允许年满14岁的男孩、年满12岁的女孩结婚。
对,都可以正式结婚了,但还不能合法买酒饮酒,这算是西方社会的常态。
此外,就是第三点,咱们经常在电影电视剧里面看到,西方人喝酒跟咱们喝饮料差不多,工作之余来一杯,休闲娱乐来一杯,泡吧的时候,更是一杯又一杯。
实际上,排除俄罗斯、乌克兰这种比较另类的地区,大多数西方国家中,除了酒吧和餐厅的酒水,普通的酒,其实就是酒饮料,比如,无醇啤酒和各类低酒精含量的果味饮料。
当然,也不排除很多洋人酒瘾大,不克制,最终喝成了家破人亡,被社会抛弃的loser。
总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除了自己享受外,很多时候,饮酒同样会被当做了社交手段。只是,跟中国人把喝酒吃饭看成一体的习惯不同,除了佐餐外,洋人们还喜欢直接喝,不怎么就着饭菜,咱们看来,像在喝饮料一样。不过,这样的酒水,大多度数比较低,仅能算成酒精饮料罢了。
而咱们中国呢,喝酒除了休闲,聊天助兴外,更多的场合是在用酒怂人胆量,把劝酒、喝酒当成了办事的武器工具。据说,在整顿“四风”活动前,一些部门的酒局,围着桌子坐的一圈人在上酒菜前,都会先吃下一颗小药片,以便随后在酒桌上好好“发挥”....类似的情形,也经常出现在咱们的邻居俄罗斯的饭局上,这点,山水相连的两国,民情到还是很共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