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顿饭或三顿饭,包括一顿饭,科学不科学,不在几顿,而在吃法。
首先,从能量角度解释。
我们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吃饭。
人活着就要吃饭,要工作,即便什么事情都不做,成天躺在床上,也要呼吸,翻身,一样消耗能量。更何况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能量消耗就大,随着劳动量消耗相应的能量。
消耗的能量需要随时补充,可以多,也可以少,就是不能没有,但是合适最好。譬如,你今天总消耗一万大卡热量,就要吃进去一万大卡热量。经常性吃多,用不完,就变成脂肪在体内堆积,肥胖,各种营养过剩性心脑血管疾病就会出现。经常性吃少,营养不良,血亏气短,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也是出现。
消耗能量是以细胞燃烧来体现,学术叫做代谢。补充能量主要就是吃饭,吃进去各种食物,在体内进行分解加工,补充消耗掉的能量。所以说,消耗多少要补充多少,如同汽车,加多少油,跑多少路。
其次,从食物构成解释。
所有食物,无外乎三大营养成分:脂肪、蛋白、糖。其次还要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营养的均衡。
很明显的道理,所有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含量都不一样。譬如动物肉,猪肉和牛肉不一样,营养成分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即便是同一头猪,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和含量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人类的食物构成不能单一化,牛肉很营养,只吃牛肉就不行。
但是生活没有格式化,都不在一个模式里,所在地域、生活习性、物质条件,注定了吃的食物、进餐量和饮食习惯各不相同。譬如高原雪域的人们,常年的糌粑奶酪牛羊肉,就活得很健康。海洋漂泊的人成天白水煮鱼一样活得很好。但是都有一个基本原则不会违背,这就是吃进去的能量,必须抵得上消耗掉的能量,不管你吃的是什么食物。
最后,从进餐时间解释。
有了上面两个方面的分析,一天吃几顿饭就容易理解了。
核心是能量密度和均衡营养成分。
人体吸收和消耗的常规能量是糖,糖广泛存在于主食,还很大量。譬如稻米和面粉的含糖量,分别是77.9%和75.2%,简直可以当做食糖,所以足够人体对热量的需要,只有过分,没有不足。这就是人们肥胖和现代富贵病的根本所在,糖吃多了。所以前面说的“能量守恒”也是人体吃饭工作的能量出入定律。
一天吃几顿饭主要是习惯。
追溯我们的吃饭历史,最多的就是一天两顿饭。中间很富裕时期,譬如北宋,比较普遍三顿饭。后来又是大多两顿饭,很多文献都有记载,无须更多考证。直到我国解放初期,还是多数两顿饭,苏联老大哥看不下去,强烈建议三顿饭,于是我们认真实行了一天三顿饭的吃饭方式。
一天两顿饭,甚至一天一顿饭,宗教界长期有坚持。佛家就是过午不食,最早就是一顿,譬如佛祖时代,早功课后,僧侣们结伴去到村庄人家,每人化缘七家,就往回走,路上大家把各自化缘得来的食物均均吃了,回去再不吃饭,也没得吃的。这样一天就是一顿饭。不像现在的和尚,一天三顿,好米好面使劲造,个个吃的红光满面。
一天吃几顿饭对身体好,更科学?
科学表现在营养供需平衡上,不体现一天吃几顿饭上。然后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我就好几年过午不食,不吃晚饭,第一周感觉不适,到点要吃饭,不吃睡不着。后来很快习惯,不吃晚饭一夜胃里没负担,反而睡觉踏实,而且到饭点的饥饿感变成享受,快感。至于说到肚里空了,胃壁摩擦会伤及胃黏膜,引发胃部疾病。这样的话不值得相信,想想肠胃的生理结构特点,就是不怕摩擦,因为它能随时分泌大量的粘液,再大的摩擦也化为乌有。这道理不细讲,都有体会,俩口亲热,正是这样的粘液起着润滑作用。否则的话,谅你是根擎天柱,每日里摩擦,早就磨成绣花针了。所以胃壁不怕摩擦,它自己会有调节,根本不会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