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其实有不少人是“伪中产”,中产的定义对学识(受教育程度)、资产(包括动产和流动资金)、价值认同等都比较看中,按照胡润的对“新中产”的画像标签,如下图:
成为中产,家庭的平均年收入起码要在35w+,毕竟这个是流动的现金流,持续不断的,相对稳定的,能够带来很大的安全感。
而大部分“伪中产”,资产大量集中在不动产上面,有的甚至超过了家庭资产的70%以上,一旦在医疗、教育等大额开支方面,急需用钱,那么可能手头腾挪个100来万都算比较困难的,要么只有贱价甩卖房产,然后亏本变现,所以,很多人虽然看起来房子有四五六七八套,但是如果每月持续的现金流,不够稳定和不够数额的话,还是很容易没有安全感的。
对于二线城市贵阳而言,大部分的所谓“中产”,其实也就是有车有房有小部分财产性收入,如果把600万净资产视为富裕阶层的话,中产的全部家当,其实在300万以上,就算基本合格的了,但这里说的“家当”,很多的财富还是集中在房产上面的。
随着未来二手房的流通性和变现率越来越引发关注,未来出手不动产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可能要考虑一个折算的“割肉”成本,这样一来,如果再加上重大的疾病或者其他应急性的开支,200~300万很轻易就花销光了,然后从中产滑落到更下一个阶层去,相信很多中产的不安全感还是来源于此。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那些基础比较扎实的真正中产,在贵阳,只要身家在500万以上,其实滑落阶层的可能性要比200~300万身家的家庭小得多,哪怕是500万全部折算成房产,4~5套房子的身家,哪怕亏本卖出去一两套,200~300万的底子都还是在的。
所以,很多中产家庭,在对于家庭资产的配置上,除了要考虑流动性(现金),也要考虑稳定性(不动产兜底),基本上,只要合理配置了资产,流动性在30%~40%左右的比例,其他的用作固定资产,也还算比较常见的搭配。
总体身家的话,只要净资产在500万以上,还是比较有安全感的,而200~300万的,只能说够到了一点中产的边,还不算非常夯实扎实的基础,还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