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当晚的危机,其实就是康熙晚年20余年,皇子夺嫡危机的一个缩影而已。
雍正皇帝继位的危机,只是在这个晚上,全面激化和白热化了。
其实,危机本身的根源没有变化,那么康熙临终当晚,最大的危机在哪里呢?
这个危机至少有四个看点,值得一提。
其一、胤禛本人就是最大的危机,45年的努力奋斗,浓缩在一个晚上,他的举措才是危机的源头或波澜
康熙皇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他在位61年零10月。
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还远在西北领军,四阿哥胤禛留京闲处。
四阿哥胤禛比较善于治国、也懂得韬光养晦。他比较热衷于佛学和道学,自称为“天下第一闲人”,能够与诸兄弟维持着一团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也交往比较密切,同时向他的父亲康熙帝表现出无比诚孝的样子,最终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赖。
康熙60年,雍正44岁这年,正是康熙帝登基60周年大庆,他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后,又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冬至时,他还遵命代康熙皇帝到南郊去祭天。
他又秉康熙皇帝之命,冬至祭天。胤禛的这些活动,对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幸,有时外出还可以代办某些要紧的政务,他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风土人情,宗教状况,历史问题,获取了很多民间事务的情况。
与此同时,他有机会仔细观察康熙帝如何处理政事,考查地方行政和吏治,进而锻炼了自己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也获得了从政的相关经验。
因此,雍正帝在储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所以说康熙驾崩的当晚,仅仅是他20多年谋划准备的缩影而已。
其二、胤禛谋臣集团的能量,在于邬思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略和谋略的影响
邬思道很可能是虚构角色,但是作为胤禛的师爷,历史上肯定存在类似这样的人物。
他是精通帝王之术的世外高人,他的谋略是带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所谓“阴谋诡计”。
事实上,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邬思道的原型,“邬思道”三个字,可以理解为得道高人。
当晚,邬思道的谋略成为胤禛“举重若轻”的“压舱石”。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
其三、皇族势力的分化瓦解和拉拢利用,在于十三阿哥胤祥的武功和战略,最终成为了胤禛的“杀手锏”
太子胤礽再此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则比较支持八阿哥。
十三阿哥胤祥,早年就倾向于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话,事实上,他开始应该属于太子党。
胤礽再次被废之后,胤禛可能看到胤礽绝无复立的可能了,他才开始预做准备,窥伺储位。
在他的谋划和运作之下,此后就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则成为他最强的对立面。
这里面最大的变数,应该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他的势力是可大可小的,因为被圈禁,所以他的能量已经被众皇子忽视,因此成为四阿哥胤禛举足轻重的“奇兵”。
他出手之时,就是胤禛“出其不意”的时候,所以关键时候,他就可能成为最大的力量,而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威慑作用有点类似武林高手的“杀手锏”。
其四、朝廷重臣的支持和站队,在于张廷玉、年羹尧、隆科多的赞助和同情
胤禛的才能和务实精神,当然会取得朝廷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
事实上,在争夺皇储的斗争中,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振作有为的策略,与八皇子胤禩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以便争取人心。
与此同时,他善于运用谋略,从而欺骗了对手,甚至于康熙皇帝也说他“喜怒无常”,因此使政敌不以他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
当然,他也有一个能量比较雄厚的利益集团,而且在关键时刻可以用得上,比如,他可以通过隆科多,来稳定京城局势,通过年羹尧,也可以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
康熙皇帝比较信任的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掌管着康熙皇帝的遗嘱。
所有这些,都是长期准备的结果,他们都是有能量的中间势力,最终他们都依附了胤禛,成为当晚有戏唱的厉害角色。
综上所述,胤禛本人就是最大的危机,45年的努力奋斗,浓缩在一个晚上,他的举措才是危机的源头或波澜。
胤禛谋臣集团的能量,在于邬思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略和谋略的影响。
皇族势力的分化瓦解和拉拢利用,在于十三阿哥胤祥的武功和战略,最终成为了胤禛的“杀手锏”。
朝廷重臣的支持和站队,在于张廷玉、年羹尧、隆科多的赞助和同情。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皇帝继位的危机,主要还是表现在上述四个方面。只是危机更加表面化和白热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