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乒乓球解说历来就饱受球迷争议,有的朋友甚至不甘其扰,而选择静音。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这里包括解说的节奏、解说的内容,解说嘉宾的水平等等。下面就央视各种类型的解说类型进行逐一分析,看看是否说出了你心底的感受。
解说类型五花八门,水平高低不一,乃至于造成不同程度地干扰观看比赛。
1.滔滔不绝型。这种类型的代表人物为黄子忠,虽说他被称之为“主持人”,但整个比赛过程他解说的时间长度实际上比嘉宾还要多。黄子忠最大的毛病就是“主次不分”,即分不清比赛是主角,还是解说是主角?我们是观看比赛呢还是听你滔滔不绝的演讲呢?实际上,大多数球迷都有打球的经历,甚至还是业余水平中的高手,对乒乓球的一些专业知识、历史沿革、球员特点等都有深入的了解。而黄子忠把以上内容串成解说词,不论是在比赛中间,还是暂停时一刻不停地“背词”,严重干扰了观众观看比赛的效果。球迷们在不得不静音的同时,也都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黄老师,你能把比赛交给观众吗?”
2.故作高深型。这种类型的代表人物为刘伟。刘伟有北大教授的身份背景,因此在解说上也非常愿意把普及率非常高的国球,解说成一门非常神秘、非常高深的运动。像“将军拔剑、八面威风(有时解说成四面,有时解说成八面),乒乓球运动员都是武林高手等等”。刘伟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与球迷、观众保持同一个视线、姿态,非要高出一个档次。她自己就常常说:“央视请我来,就是要把乒乓球讲给你们听。我解说的过程就像扒玉米,一层层的把皮扒掉了,你们就看清了,看懂了。”实际上,对于黄子忠的提问,刘伟经常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云山雾罩,把乒乓球搞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
3.不懂装懂型。这是一个新出现的类型,这次奥运模拟赛有两个现场女主持人,一个是高菡,一个是新展现在镜头前的马也。这个马也完全诠释了什么叫不懂装懂型的现场解说,相比起打过球,已经有一段解说时间的高菡,马也对乒乓球是个百分百的门外汉。但对于高菡头头是道的分析,马也在高菡嘴唇未动前就开始拼命微笑、点头,意在赞扬其分析精准、专业,这恰恰暴露了她对乒乓球一概不知,一味靠换服装、玩命露牙挤微笑来撑场子。像这样的主持、解说还如把镜头直接给即将热身上场的运动员。
邓亚萍解说广受球迷好评,解说内容、节奏及时间长短控制恰到好处。
实际上在乒乓球解说上,杨影和邓亚萍支持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杨影虽然也有黄子忠滔滔不绝的状况,但好在她是专业运动员出身能说到点上,只不过是由于性子太急,有些急于想上场打球的欲望。而并非播音专业出身的邓亚萍在乒乓球的解说上,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通俗易懂,一针见血。邓亚萍解说的特点就像她打球利索干脆,不多一句废话,直接点中要害。像“樊振东习惯性地蹲下来击球,不利于他身体的发力”、“伊藤美诚弹击上旋球还算是过关,但弹击下旋球都是轻拉一板。”可以说,作为大满贯球员邓亚萍对乒乓球的理解、认识以及自身体会、经验等等都不是一般球迷所有感受到的,而这些宝贵的解说点睛之处,恰恰是迷们所想听到的。邓亚萍的语言表述非常简洁,几乎是用老百姓最常用的大白话在告诉你,这个球赢在哪里,输在哪里,而不像刘伟形容樊振东要“破壳而出”,完全搞不懂她的玄虚。
2.掌握节奏,留出空间。邓亚萍解说的高明之处在于,她精髓的东西点给你,让你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像刘伟一样把自己当作老师灌输给观众。与黄子忠、刘伟随时随地插言插言解说相比,邓正萍解说的节奏是想当棒的,她在球员打高强度的相持时是完全不讲话的。只有等这个球打完了,让观众看完了,邓亚萍才说:“小将们的表现真是太精彩了!”我们也听到一些国外的解说,他们在比赛相持阶段或发球时都是保持不说话的,以免干扰观众或错过精彩画面,而黄子忠、刘伟是想说就想,想停就停,完全以自己以为主角,而不是把比赛留给观众。在这点上,邓亚萍确实更高明。
3.放平姿态,平视观众。邓亚萍作为女子乒坛首个大满贯,她在乒乓球领域有绝对的权威。但在解说的过程中,邓亚萍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很平,就是和观众、球迷在同一个视线上来探讨,而不是像刘伟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平视观众的感觉、视角对一个解说来说是最舒服、的,邓亚萍恰如其分地做到了这一点。不干扰你看比赛,精彩之外画龙点睛,输球之后的分析也一针见血指出来,并给予年轻人鼓励。同时,她在央视的平台上也给广大球迷们分享了很多长胶等颗粒胶皮的技术特点、打法。可以说,邓亚萍的解说获得了更多观众、球迷的称赞和认可。
观众不是不需要解说,而是需要一个不干扰比赛,语言表达精炼,能够掌握解说节奏,充分把比赛留给观众的解说员。这个人可以不是大满贯,也可以不是专业人士,但请不要把你当成比赛的主角,随时随地插话进来。与其这样,还不如像题主所提的那样建议取消解说呢。对央视乒乓球的解说水平,我认为从高到低的排序为:邓亚萍、杨影、蔡猛(已退休)、高菡、黄子忠、刘伟。你认可这个顺序吗?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