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生活不只诗和远方”网友的邀请。
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的《清天秘笈》只是一个搞笑的噱头。现在中的清官可能真有一些做清官的心得体会,恐怕也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论。原因很简单,清官的支撑有两个重点,一是能力,二是道德。办案的时候,查明真象,靠的是能力。而秉办处理,靠得就是道德了。所以,《清天秘笈》之类,不过是搞笑罢了。
电影中展示的书中内容,与做清官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不过是《六书源流诀》的内容。对于电影创作来说,书中的内容本无所谓,不必为观众知道。但为了表现书中内容的高大上,拍摄的时候,镜内扫了一下书中的篆书文字。对于编导而言,在一闪而过的镜头中,能看清内容,几乎是不可能。但是,遇到较真的观众截图下来,难免就会出现穿帮现象。问题中第二幅图就是十足的穿帮镜头。
这幅图中,右上角五个大字是《六书源流诀》中的第一句:“伊昔古皇初”。右下六字是:“夏商时诘多殊”,这几个字是从“唐虞夏商时,诘诎多殊体”中选取的。之后的“结绳致隆治”“周宣中兴际,史籀称繁丽,古文并大篆,参稽有同异,方策垂典则,训辞”等都是出自该文。
从图中内容和书法水平的特点可以看出,这是周星驰在拍电影时,随便找了一个不会书法的人,随便写了点篆书,用来蒙人的。至于《六书源流诀》,它的全文是这样的:
伊昔古皇初,結繩致隆治。爻畫既肇興,苞符泄其秘。仰觀複俯察,象天而法地。
倉頡與沮誦,爰始造書契。經藝所本源,王政之始基。唐虞夏商時,詰詘多殊體。
周宣中興際,史籀稱繁麗。古文並大篆,參稽有同異。方策垂典則,訓辭尤淵懿。
逮乎春秋時,爍亂更陵夷。百二國寶書,錯雜複紛漓。秦皇蔑古制,刻石頌功烈。
李斯作小篆,程邈興左隸。趙高及胡毋,乘便而趨易。至於漢宣元,小學遂衰替。
共訾向壁造,訛書兼謬義。乃詔臣張敞,倉讀是習肄。楊雄與史游,崔瑗及曹喜。
或善於書法,或審厥事理。篤生許叔重,發蒙而啟閉。說文解字編,采輯斯臻備。
五百四十部,建首而順比。九千三百字,孳乳而統系。指事與象形,假借及會意。
轉注並諧聲,六書集群藝。蔡呂江顏李,二徐皆適系。既探此淵源,復審彼蹠盭。
魏晉及唐宋,相乘遵是例。元明俗學多,斯道難為繼。有清崇文教,碩儒雲蔚起。
段朱王張鄧,各闡厥神恉。斯為篆學史,所當略審諦。至若習篆書,尤貴殊隸體。
試編五言句,聊備一隅例。
这篇东西,其实就是中国文字发展史或是书法(篆书)发展史的概述。把它翻译出来,大约可以做成一部专著。所以,不是对文字书法特别感兴趣的,完全读懂确实有点难度。既蒙相邀,只能简单的说一下。
六书,是汉代许慎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这应该在初中都学过,也就不多说了。
所谓六书源流,就是汉字发展的过程。
“伊昔古皇初,結繩致隆治。爻畫既肇興,苞符泄其秘。仰觀複俯察,象天而法地。”这是说上古的时候,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结绳记事,后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然后画一些符号来代表自然事物。代表性事件是伏羲氏做八卦。以符号记事,是文字创制的先声。
“倉頡與沮誦,爰始造書契。經藝所本源,王政之始基。唐虞夏商時,詰詘多殊體。周宣中興際,史籀稱繁麗。古文並大篆,參稽有同異。方策垂典則,訓辭尤淵懿。”仓颉和沮诵,是创制文字的人,有了文字之后,才有了国家管理的基础。从尧舜时期,以至到夏商之时,文字的读音和差别都很大。到周宣王时期,有个叫“籀”的史官,在他的规范之下,文字更加成熟漂亮。这一时期的规范文学是“大篆”。
“逮乎春秋時,爍亂更陵夷。百二國寶書,錯雜複紛漓。秦皇蔑古制,刻石頌功烈。李斯作小篆,程邈興左隸。趙高及胡毋,乘便而趨易。”到春秋时期,各国文字发展的各式各样,很不统一。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以李斯规范的小篆做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改变了以前各国文字不相同的问题。这一时期,为了解决小篆书写复杂的问题,有个叫程邈的发明了隶书。这一时期,为汉字的规范做出贡献的还有赵高和胡毋。
“至於漢宣元,小學遂衰替。共訾向壁造,訛書兼謬義。乃詔臣張敞,倉讀是習肄。楊雄與史游,崔瑗及曹喜。或善於書法,或審厥事理。篤生許叔重,發蒙而啟閉。說文解字編,采輯斯臻備。”到汉宣帝时,对文字的研究走上下坡路。于是朝廷下旨命张敞向懂文字学的儒生学生。这时期杨雄和史游,以及崔瑗和曹喜,都是这方面的俊才。他们或者在文字学上有所创见,或是字写的漂亮。其中最厉害的还是许慎许叔重。他写出了《说文解字》,把汉字的理论问题都讲透了。
许慎之后,在文字方面有所建树的,还有蔡吕江颜李。蔡是汉末蔡邕,吕是晋代吕枕、江是曹魏时期的江式,颜是北齐颜之推(颜真卿先祖),李是唐初李阳冰(李白族叔),他们都是很有成就的文字学家。
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文字学家是徐铉和徐锴兄弟。他们的学问和汉代许慎是一脉相承的。
到清代,文字学又一次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文字学名家,这就是“段朱王张邓\"。段是段玉裁(龚自珍的外公),朱是朱骏声,王是王筠,张是张惠言,邓是邓石如。他们都是文字学家。
以上列名的,都是篆书名家。总之,这个歌诀就是篆书发展史。
汉字在秦汉时期,发展出了隶书。隶书到魏晋时期,发展成为楷书。这个歌诀是讲篆书的。所以,虽然讲的是书法史,可是二王欧颜柳赵等都不在其内,因为他讲的只是篆书一门。列名者皆为篆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