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志于从军发展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日本大佐就好像树上高2米的地方有个果子,一踮脚就可以摘得到。日本少将则像树上2米5的地方的果实,就是踮脚也不一定够得着,需要助跑起跳才能摘下来,难度更高。
我们看抗日剧或者抗日电影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侵华的日本兵\"龟田大佐\"、\"铃木大佐\"、\"鸠山少佐\"或者\"岗村少将\"叫来叫去的,大家对此一定是一头雾水:这些大佐、少佐是什么级别,大将、少将又是什么级别?
大佐是日本军队的一种军衔,也就是军队的职称。
军队按照人数不同,要有不同的编制,既然有编制就要有名称。
欧洲各国的军队编制大体上是一样的,军衔也没有什么区别。但亚洲的军队,尤其是日本的军队则有所区别。
日本这个国家非常古怪,一方面先于中国进行明治维新,一切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司法、政体和教育体制,军事建制也向西方看齐。一方面比中国还要顽固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在军衔上也不例外。
比如干部、组织、领导等词汇都是日本人先翻译,然后才到了中国,可是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东西他们却不离不弃,比如这个军衔的设置就是如此。
从字面上来说,佐的意思是帮助、\"辅佐\"的意思,日本军中的大佐、中佐、少佐,就是在军队中配合将军完成作战任务。
二战的时候,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把军中较高级别的指挥官官职分为三个级别,九个等级。
第一级别是将,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
第二级别是佐,分为大佐、中佐和少佐。
第三级别是尉,分为大尉、中尉和少尉。
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当于或高于上校。
即使是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军队在战后组建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时候,还延续了这个传统,军中干部海上分为三等九级。
日军中的大佐是一个级别,不是具体的职务,但达到大佐级别的人,能够担任日军的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和师团参谋长。
通常情况下,担任师团参谋长的都必须是大佐级别的军官,但往往这个参谋长是在中将(师团长)身边协助工作的,所以他的实权要比有些少将级别的旅团长还要大得多。
因此说,同样作为大佐,实际的权力却不见得相同。同样担任参谋长,在联队和师团任职,权力就会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一般担任师团参谋长的,已经跟将官差不多,待遇也没有区别。
有人说,如果要是按照准将、上校、和大校来跟日军军衔编制相衡量的话,联队长的实权相当于 \"上校\"、旅团参谋长的地位就是\"大校\"、师团参谋长则跟 \"准将\" 相似。
侵华战争初期,张学良和高层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中国军队初期低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一败涂地。
日军因此受到鼓舞,叫嚣半年灭亡中国,到云南过春节的口号。
但国民党军队很快就组织起积极抵抗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美梦。日本侵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打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严惩。
作为日军的前线指挥官,大佐的下场怎么样呢?
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一共有83名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大佐被中国抗日军民击毙,一人被我抗日军民活捉,为他们的侵略行为付出了代价。虽然他们都是被打死了,但死法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其中最典型的有下面几位。
一、当头炮死。
1942年8月,日军7000多人向我浙江江山市仙霞岭出发扫荡,国军49军105师的一个团在此守候多时,日军陷入我军的包围圈不能自拔。双方激战十余日,激战中,日军大佐龟田对日军的退缩气急败坏,拔出腰刀亲自督战。就在此时,国军一发愤怒的炮弹射向日军阵地,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龟田大佐的头上,龟田当即被炸飞、一命归西。
二、刀劈死。
1932年12月15日,在辽宁庄河,前去镇压我抗日军民的日本大佐森秀树(后来被追认为少将),被我民间抗日武装大刀会击毙,送他上西天的,是中国人最原始的大刀。尽管这位骑兵大佐诡计多端,也没有逃过一死。
三、垫背死。
我们常听有的人说,临死也也拉个垫背的,说的是人到了绝境不甘失败,跟对方拼个鱼死网破。日本有个大佐饭野贤十。就是这样\"不幸\"做了垫背者,死在了异国他乡。
1939年在南昌战役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2军第141师第72团一个叫强三娃的抗日英雄,在激战身体多处负伤,生命垂危。这时候,他看见一一个指挥官模样的人挥舞指挥刀叽里咕噜让手下进攻,强三娃用尽最后力气,从尸体堆里向饭野贤十射出了仇恨的子弹。
日本大佐们在中国的下场真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