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财务造假案例比较多,可能已经让中小投资者“谈虎色变”了,也有不少投资人因此损失惨重。
但是,识别财务造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对省力的办法是跟着交易所读财报。今年年报深圳交易所就给多家公司发过问询函,要求对财务数据予以解释,交易所的专家,肯定是最有火眼金睛的,他们的问询函特别有技术含量。比如云铝股份今年收到了深交所问询函,问题涉及公司利润大幅波动的合理性、坏账计提情况、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产品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以及关联方交易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如果投资者自己还想锤炼下技术,可以关注下最常用的造假科目和套路。
1、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应收账款是公司的货款,如果想要增加收入,通过关联方虚拟交易挂应收账款是比较常见的手段。当然,现在审计也不是吃素的,收入是审计重点审查的项目,通常会在抽样后,要求客户的确认函,如果不是双方提前串通,单方面的伪造,很容易被揭穿。
而其他应收款里的项目,就更乱了,可以是委托理财,也可以临时的借款,还可能是一些备用金,或者是内部单位的资金往来,总之因为很乱,造假也变得更容易。
关于其他应收款,看报表的时候,其实不用太纠结到底有没有造假,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利润里按一定比例把这部分做剔除,相当于对资产和利润做一次还原。或者,在发现有公司这部分明显很高的时候,对数据持怀疑态度。
2、最常用来调剂利润的科目:坏账准备
其实不单是这一个科目,还包括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因为计提坏账和减值的方法,在会计上存在很大估计的空间,所以,公司会根据当年的利润情况,适当做一些调节是很正常的操作。比如,利润好的年份,多做点减值,利润差的时候,少做点,这样能让利润即平滑又好看。
最典型的是今年年初的商誉爆雷,因为大家都一起差,所有有些公司直接计提了几个亿的商誉减值损失。反正2018年已经很差了,不怕更差一点,资产干净了,来年才能好好干。
所以,在看这些相关的科目时,最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有突然大的变化,比如有应收账款里,有大笔的单项计提100%的坏账,或者,突然调整3年以上的就要计提50%。
这些都属于明细的信号。
3、最容易有水分的资产科目:存货
存货全盘很有难度,审计也通常是做抽盘,所以公司若是想在存货上作假,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所以,在看这个数据时,其实重点需要关注的与之相关的一些科目,比如公司毛利率的变化,突然大增或者突然大减,都可能有问题。
不过,这也是大概的思路,更重要的还是实际去看报表,看多了就容易有感觉,积累一些关于财务数据的常识。比如你会大概知道这个行业的存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大概应该是怎样的,毛利率水平大概会在什么位置,平均的周转情况。如果差异很明显,就需要找证据,来证明是数据造假了还是业务有变化。也可以上一年的数据做对比,如果某项指标变化很大,那也是异常信号。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会利用高超的财技来造假,做到高估资产、增加收入,让报表变得更加漂亮。投资者还真需要一双孙拍手的火眼金睛。
所以,还是很喜欢唐朝那句话:财务报表是用来证伪的。
看到这家公司特殊的地方,然后用其它数据去验证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不能证实,那也只有交给时间去验证了。毕竟,作为普通投资人,要想识别所有的造假是不太现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