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计算和处理的就是“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里面的视同缴费年限及缴费指数!很多人不理解怎么回事。
2018年退休的教师,我的同学,也是我校的上任校长,她现在的养老金一直都是临时生活费3000多元,而她退休之前的打卡工资是4500多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计算清楚呢。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R×视同缴费年限
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在这个算式中,乘号之前的部分很好理解,之后的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其缴费年限的月数
这个每月缴费指数=员工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时的每月缴费工资÷当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视同缴费年限是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 像我这样的教师,在2014年之前的24年的教龄里是没有缴过费的,也算作已经缴费,就是我的视同缴费年限为24年。但是,账户余额是空的,只记账,没有钱。
- 因为要计算每月缴费指数,要用每月缴费工资除以社平工资,所有非常麻烦。这个计算量是最大的,只要这个数值计算好了,下面的也就好计算了。
- 计发系数是当地测定后统一计算,不需要一个一个地计算。
- 缴费年限的月数是指所有工作期间的工作月数的总和。工作20年,那么,你的缴费年限的月数就是240个月。
- 以往的个人工资底册都是纸质的,有的很难很难查到具体的数值,不像现在,都是电子存储起来的,鼠标一点,什么都一清二楚了。所以,不容易计算的。
有的网友说,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弄个“中人”出来,既然会这样设计,为什么不会计算呢?总是计算不清楚,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还有的网友讲,马上就要死了,也不知道死之前还能领取实实在在的养老金不?
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中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视同缴费年限就是这样麻烦,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
中人朋友们,耐心等待吧,用不了多久,一切都会好的!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谢谢阅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