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历史上黄兆龙有哪些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 阅读:231 次

黄兆龙老师,有名评剧音乐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评剧名家、系马泰先生开山第子、马派传人。中国评剧院,从1955年剧院成立到今天,它已经走过了一个多甲子,从1960年来到中国评剧院到2010年退休,黄兆龙在那里工作了将近五十年,他走过并见证了评剧事业最辉煌的时代,更忘不了和那些评剧

黄兆龙老师,有名评剧音乐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评剧名家、系马泰先生开山第子、马派传人。

中国评剧院,从1955年剧院成立到今天,它已经走过了一个多甲子,从1960年来到中国评剧院到2010年退休,黄兆龙在那里工作了将近五十年,他走过并见证了评剧事业最辉煌的时代,更忘不了和那些评剧名家们相处的难忘时光。

黄兆龙来到中国评剧院学员班的时候还不满十一岁,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中国评剧名家荟萃,好戏连台的时候,当时剧院里和他擦身而过的很多都是响当当的大演员,花月仙、魏荣元、陈少舫、席宝昆、小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这些老师们,他们住也都是住在这院里边,所以他们和这些老的艺术家等于是几乎可以说每天在一块,都见得到,而且他们当时并不老,并不老,也都三十几岁,四十岁这是最老的了,魏荣元魏老师那会儿也不是很大,也是四十岁,他是1922年出生,1932年、1942年、1952年、1962年不到四十岁,三十八岁,当时他们小孩,所以就觉得他们岁数都很大,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大。

黄兆龙口中提到的魏老师,就是我国有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在我国评剧发展史上,魏荣元不仅是评剧魏派的创始人,而且还开创了评剧的花脸行当,他饰演的《秦香莲》中的包公、《孙庞斗智》中的庞涓,《向阳商店》里的陈永祥等很多经典的评剧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很辉煌,你想他1954年创造包公,那不是很辉煌嘛,连裘先生都肯定他,演的是人物,完了拍电影,拍电影以后全国闻名,评剧界第一个花脸行当老包,到哪儿也是大家非常尊重他,非常尊重他,而且他很多唱腔就是自己弄的,马先生马泰初期很多唱腔也是他弄的,肚囊子里边宽敞,京剧、评剧、太平歌词、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什么的等等,那都在人家肚子里装着呢。

1909年,评剧诞生在唐山,由于它唱腔优美唱词朴实,很快便在平津及东北地区拥有了大量的戏迷,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评剧已经开始从京津地区向全国发展,不仅在北方地区倍受欢迎,甚至继而经上海江浙地区向南发展到四川贵州等地,可谓影响巨大,只不过当时评剧主要表现的是才子佳人的题材,小生、小旦、小花脸是评剧中的主要行当。《秦香莲》中“公堂”这一场戏以包公为主,但是因为当时评剧缺乏花脸行当,所以在表现包公这样的人物时,只好把京剧的唱腔搬上舞台,这样在评剧演出中插入京剧,听起来突兀也很不协调,1952年,小白玉霜带领北京新中华评剧工作团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在他们给志愿军战士演出了这出戏之后,贺龙指出了这个问题。

当时的演出《秦香莲》,到包公唱的时候,拉板胡的老师,就是黄兆龙他那个师父杨殿荣先生,要换京胡,完了演员在台上要唱京剧,就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个,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就是京剧这个唱段,开封府,所以在朝鲜慰问志愿军的时候,总团的团长贺龙元帅看了这个戏,对这个戏很肯定,可是在祝酒会上,他拿着酒杯找到了魏先生,说老魏啊,你这个评剧的包公,为什么不能够唱评剧啊,魏老师说我们评剧没有大花面,贺老总就说你没有大花面,你创一个嘛,这个时候魏先生就说了一句话,打死我也不再唱京剧的包公了,就是决心很大,可是你要知道,评剧要创一个花脸行当,谈何容易。所以魏老师就按照评剧唱腔的规律,唱了一个方案,基本上是小生腔,调门很高那小生腔,唱了以后周围的人,大家认为不行,你这还是评剧小生啊,你不是花脸啊,魏老师自己也觉得不行,后来就再研究,研究就觉得小生的调那么高,腔那么高不像花脸,那我们把调降下来,完了魏先生又排练又唱,大家还是不认可,说调下来了,你现在唱法不是花脸,实际上是老生唱法,怎么办,还得想辙。

《秦香莲》又叫《铡美案》,是戏曲舞台上表演最多的剧目之一,除了评剧以外,京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晋剧等等,都有这出戏,众所周知,京剧《秦香莲》是裘派的代表作之一,魏荣元想到了向裘派花脸的创始人裘盛戎讨教借鉴。魏先生也曾经想拜裘先生为师,后来裘先生呢就说,咱们岁数差不了太多,又不是一个剧种,有帮忙的咱们帮就行了,没有必要非得是师出,就是这么亦师亦友的关系,因为魏先生很喜欢裘先生的唱法,他经常唱,所以找着了一条就是攻关评剧花脸的路,用评剧的字韵,用京剧花脸的味道拿过来丰富评剧花脸唱腔的感觉,当魏荣元唱着重新编排的包公唱腔,第一次登上舞台时,赢得了观众一片喝彩。完了魏老师把裘先生请到剧场看戏,看完了这出《秦香莲》,裘先生走到后台见了魏先生,就说老魏啊,这么多年我演包公演的是裘盛戎,你演的是包公,评价非常高,魏老师跟黄兆龙他讲这番话的时候,这个创作过程,包括裘先生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1954年的二十二年之后,也就是1976年的4月底,聊起这些往事,而且当时他(黄兆龙)看得非常清楚,就是魏先生在说到裘先生肯定他的时候,老爷子当时还有点不好意思,事过那么多年还有点不好意思。

1960年,黄兆龙刚刚来到中国评剧院的时候,被安排在学员班的乐队中,学习拉二胡,上课的时候老师为了练习乐队和演员之间的配合,总会挑一个学员出来演唱,其他人则给他伴奏,当时这个演唱的机会,经常落在黄兆龙的身上,生、旦、净、丑全是他一个人唱,小孩也不懂,什么叫唱得好唱得不好,唱得不好,一会人家魏老师过去了,小白玉霜过去了,多寒碜啊,都不懂没有那个概念,老师让他唱他就唱,就是这样一种想法,很快,魏荣元注意到了这个站起来就敢唱几句的孩子,有时候甚至还愿意把黄兆龙叫到身边,教他唱几句,他有时候见着他,就是黄干嘛呢,黄兆龙他说没什么事,跟我到西四洗澡去,黄兆龙说行啊,那他肯定知道这一路上那受益非常大,魏荣元他老在唱老在说连解释,有时候就是没事跟我走,上白塔寺澡堂子洗澡去,所以经常有这种事情,要不就在剧院门口碰上以后,一聊有时候聊一个多钟头,就剧院门口站着,他特别喜欢这样聊。在黄兆龙的记忆中,魏荣元曲不离口,走到哪儿唱到哪儿,每次在唱腔上有了新想法,黄兆龙都是他的第一个听众。

有一次带他上西四洗澡,在走在路上的时候,他就老哼唱,唱唱唱的,他当时就不太知道他唱什么,黄兆龙就听他唱,“他是一个好党员”,就唱得特别来劲,小声的,他们俩走路嘛,后来他说魏老师您唱什么呢,这你都不知道,他说我没听出来啊,他说上礼拜《北京晚报》登的消息,你怎么会没看到呢,这是裘先生在北京工人文化宫礼拜日,裘先生现场教,一万多人现场学啊,多大的举动啊,你怎么会不知道这事呢,他说这真不知道,他说这段唱特别漂亮特别好,他说我特别喜欢,他说我什么时候有戏的时候,我一定把这个甩腔用上。

1965年,中国评剧院根据劳动模范时传祥的故事创作了一部现代评剧《一杯茶》,魏荣元就把这个甩腔稍作变化后,用到了里面,变的一般你还听不出来,京剧那个甩腔的意思他搁在评剧上,最后一句“踢了我的心一般\",评剧。就是有心人啊魏老师,有心人,黄兆龙后来回想起来,才真正明白了当年魏荣元这样一个已经成名成家的大演员,时常会找他这样一个还在学员班学戏的孩子聊评剧,到底是什么心情。实际上,等他黄兆龙后来岁数比较大了以后,逐渐逐渐,他有时候经常想这个问题,他怎么就得天独厚呢,那些老先生都喜欢他,都教他东西,后来他就逐渐逐渐,他就清晰了思想里面,就是当初魏老师那状态,为什么愿意跟他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他当时艺术到那个位置以后,高处不胜寒,他想跟别人交流一下这个唱法、这个唱腔,他的认为它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没有交谈对象,黄兆龙是不是他交谈对象呢,严格说也不是,他找他说是一个倾听者,就是我跟你说了你懂不懂,那不主要,是我有人去说,《一杯茶》那个甩腔的问题,哪个方案好的问题,那不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其实说不说他也要这样做,可是呢他总找着一个人,一个对象,去来聊这个事,否则他想说的这些东西他找谁说,他总不能自己老去自己捣鼓去,所以实际上后来黄兆龙他总结更多的原因,当然他也不一定很明确,实际上想找一个艺术上的倾听者。

",
Tag:评剧 花脸 他说 老师 包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