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传承确实是一个问题,并非杞人忧天。尤其是地方戏,一些小剧种,本身受众范围小,受众人数较少,走向没落,后继乏人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上学读书就是外出务工,对家乡戏可以说本身知之甚少,加上长年在外打拼,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正儿八经去看一场家乡的地方戏。
戏曲,别说地方戏,即是被称之为国粹的京剧虽然说高大上,其处境也并不乐观,年轻人不喜欢是最根本的原因。若不是政府投入,估计演员的工资都成问题。
时代在发展,文化、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了,西风劲吹,韩流南下,港台地区的歌星,成了内地年轻人们紧跟世界文艺潮流的模仿偶像。从这方面观察不难发现,再好的文艺表现形式,不被年轻人所喜欢所接受,就是有意识的去引导,也无济于事。
还有用毛笔写字,尽管说有几千年的传承,对中华文化的流传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但由于实用功能逐渐式微,除了作为人们的业余爱好和少数人作为艺术主攻方向去发展外,其生命力也将越来越令人担忧。
其实人们还忽略了一种技艺,就是算盘。这可是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算账工具。由于计算器和机算机的普及,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还会运用算盘来进行计算?
所以说,无论是戏曲、还是用毛笔写字,包括算盘的运用,作为非遗由政府指定专门的人保留与传承,避免失传很有必要。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推广去普及大有逆时代发展洪流之嫌疑,也得不偿失。
历史的发展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新的事物出现毕然会取代旧的事物,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针对题主所关心的地方戏曲传承问题,还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到了哪一步,就说那一步的话。再说直白一点,就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2020/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