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看到五、六十岁的人玩手机或电脑特别熟,感到惊讶,是他们对一些五、六十岁的人还不太了解。
现在五、六十岁的人看起来似乎是思想僵化、手笨脚笨、落后于时代的老古董了,但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二、三十年前绝对是操作电脑的“神手”。
我第一次接触的是手提皮包(我们在部队称“作战包”或“参谋包”)装的“电脑”(那时叫“计算机”),那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记得是进口日本的设备,具体是什么型号和什么样子我早忘记了,只记得有键盘和打印机,启动、操作程序是靠索尼的录音带,打印纸是成卷的,宽不到10cm,打印针记得是与红黄蓝三色的复写笔头相似,操作指令全部是英语;说是计算机,实际上就是一个用于某种业务的专用处理器,根据指令输入有关数据后,可打印出数据、结果及曲线图等。当时,这在全国大多数民众来说,不说是操作、使用了,有些人见都还没有见过。
我接触真正的计算机大概是198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的计算机培训。那时的计算机还没普及和运用到文字处理等办公领域,主要还只是用于编程、计算等髙端领域。
计算机普及并用于机关办公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时机械打印机己经淘汰,四通、联想打印机己经在市场上展示出绝对的优势,并与电脑一起迅速进入办公领域。我记得我办公用的是PC一1500型号电脑,后来是286、386、586。那时单位没有专用的电脑打印机,但我自己已经用于办公的文字和表格处理了,无非是编辑好烤入磁盘让专业文印部门印出罢了。而且那时,我用电脑非线编辑的音、视频新闻、专题片等的技术效果,并不亚于当时市级电视台专业人员的水平。
进入本世纪以来,电脑型号发展到了奔腾系列了,随着手机和电脑的计算速度、内存和功能的倍增,电脑和手机己经溶入到了民众工作、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一批年轻的、院校专业的电脑人才的出现,不但推动了我国It行业的发展,也成为普及、使用手机、电脑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过去的“半路出家”、自学成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曾经的电脑“精英们”,惰性增加,进取心骤降,记忆力衰退,己经没有了好奇心和钻研劲头了。特别是接近退休年龄以后,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自己是能不干就不干了,能不学就不学了,能让孩子们、年轻人操作的就让他们去帮忙干、甚至直接处理了,久而久之,我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使用方面显得笨手笨脚、傻极、笨极,似乎己进入了被时代淘汰的行列。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五、六十岁,甚至是七、八十岁的人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小车不倒只管推”,电脑业务知识不但始终没丟舍,而且能够与时俱进,紧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自己电脑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使用操作技能,所以,现在一些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能熟练地操作智能手机和电脑,得益于他们年轻时代的扎实基本功,得益于他们的不断进取、不甘落伍的精神。对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手机和电脑,咋一看感到惊叹,但细想想也是见怪不怪,也是很正常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