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所处的立场和位置不一样,自然就会产生这种决然相反的策略了。
邬思道只是个落魄的教书先生,幸得雍正提拔被聘请为幕僚。他的目很简单,就是扶保雍正平安,登皇帝大位。邬思道可以躲在暗处洞察观火,替雍正分析八阿哥的野心,为雍正指明他的最大敌人并非是太子,而是八阿哥。得出保太子就是保雍正的结论。
佟国维在明处,身居高位,他的目的是保证佟氏一门永远不倒。所以他需要在阿哥身上押宝才行。
佟国维之所以要扳倒太子,电视剧里面没有讲原因,小说中给出的理由是:
佟氏家族和明珠是一党。佟国维的大哥佟国纲被索额图间接害死。虽然当时索额图已经倒台了,但是太子是索额图的外孙,佟国维要防着太子,不能让他登基。
所以佟国维只能支持其它阿哥,以搞倒太子为目标。所有的阿哥当中,以八阿哥势力最大,扶持八阿哥也最简单。帮他搞倒太子,他就有拥立之功。
但是佟国维还留了一手,他就从图里琛那里得到了太子被废的第一手消息:十三阿哥受牵连也被圈禁了。
马上安排隆科多到理藩院担任牢头,提前拍雍正和十三爷的马屁。这一招,马屁拍的无声无息,毫无违和感,真可谓是老辣至极。
可能有人要问了,佟国维为什么自己不去雍正的马屁呢?
因为佟国维的年纪太大了,他是康熙的长辈身份,以他将近七十岁的年纪,去烧雍正这口冷灶,怕是灶还没烧热,自己就先死了。
而且雍正这个人又极其的虚伪。十三阿哥问雍正,你就不能出来争一争这个太子之位吗?
雍正先是一副惶恐的表情,接着又是各种假模假样的推诿,虚伪全写在脸上。这种把戏也就骗骗十三阿哥这种直肠子的人罢了。
邬思道看透不说透,只是提了一个建议:不争这个太子之位,但是不能没有表现。
雍正何其精明的人,这点道理他岂能不懂?就算邬思道不说,他也知道自己没有根基,只有用:不争+表现。才能争到皇位。
电视剧中有个细节,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
在复立太子事件中,十四阿哥顶撞康熙,气的康熙拔刀要砍死他。雍正冲上去挡住康熙,用手握住刀刃,被划伤了右手。
等康熙苏醒后,雍正跪着向康熙替十四阿哥求情时,将左手按在地上,被刀刃划伤的右手,故意放在比较显眼的门槛上给康熙看到。
这种心机也就是所谓的不争+表现。
只不过这种小心机,又岂能骗过康熙?但是让康熙在雍正和八阿哥之间做选择,康熙还是明显倾向于雍正。
雍正的根基不牢靠,只可用于放长线,钓大鱼。这个任务交给年轻的隆科多正合适,年迈的佟国维就不适合了。
所以,由佟国维去烧八阿哥这口热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佟国维忽视了一个问题:康熙虽然想换太子,但是他不想换一个只会收买人心的阿哥当太子。对于八阿哥的为人,康熙很早就看透了。早在追缴户部欠款时,八阿哥就使了一招金蝉脱壳之计,把自己的责任甩的干干净净,全部丢给雍正,让康熙对他非常失望。
接着的刑部冤狱事件,八阿哥又是一肚子阴谋诡计。康熙虽然不喜欢太子,但也厌恶八阿哥这种腹黑之人。
当着图里琛之面,连说“该死,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但是对于这些密事,佟国维是不知道的,八阿哥肯定也不会告诉他。他只能尽量去琢磨康熙的意图,而康熙也是有意的挖坑让佟国维去往坑里踩。
太子被废之后,康熙给了佟国维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昭告天下,让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二品以上官员,举荐新太子的人选。
佟国维当时的反应是,还不是时候,需要观望一段时间。
这时的佟国维,已经是骑虎难下。康熙让他负责举荐太子一事,官员上来就寻问他,要不要举荐八阿哥。佟国维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只能先拖着,看看再说。
佟国维作为一个多年混迹于官场的人,康熙的心事,他多多少少都能猜到一些。但是,康熙不断地给他挖坑,迷惑了他的判断。而且他已经上了八阿哥的贼船了,上去容易下来难。
他能做的,只有利用“民心”绑架康熙,用“民心”和康熙的“天心”周旋。但是他搞错了一点,八爷党所谓的“民意”,实际上“官意”。
那些举荐八阿哥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民,其实都是官。八王党和佟国维,都没分清“民心”和“官意”的区别。
最后,被康熙以“结党营私”为由,将他罢官回家。不过,佟国维也没有吃亏,在自己下台的前一刻,隆科多又被推上去了。
用佟国维自己的话说:万岁爷,老臣虽是老眼却不昏花呀。
自己一把年纪,胡子头发眉毛全白了,踩空了也就踩空了。这次不踩空,又有几年可活的?趁这个机会,把隆科多顶上去就行。
所以,佟国维的地位和年纪,决定了他只能押宝在势力最大的八阿哥身上。押宝雍正和十三阿哥,不现实。押宝在太子身上,也不现实。
纵观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邬思道和佟国维都是人精老狐狸的典型。一个是急流勇退,另一个则是“两面下注”,借势自退。
他们都是臣民,做臣子的没有选择权。一脚扑空了,只能尽量将损失降到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