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全香老师,有名越剧演员、越剧名家、越剧表演艺术家、开创创立了越剧旦角流派傅派、有“金嗓子”、“越剧程砚秋\"之誉、“越剧十姐妹”之一。
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个美丽的传说,家喻户晓、流传千古,她记得她小时候,他们嵊州市在田畔上,在劳动之余,就会唱“前面走的梁山伯,后面跟着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艺术长廊中的传世篇章,提起剧中的女主人公祝英台,就不得不提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先生。在许多人心目中,她,就是舞台上的“活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不甘心一生被束缚在闺阁小天地中,勇敢地冲了出去,踏上了求学的历程,每当演到这里,傅全香总会想到自己的童年。命运的转折,最初也是因为一点不甘心。傅全香她的启蒙老师就是她的父亲,因为他讲,问她还是当童养媳,还是到上海去做童工,还是学戏,那么她说自己要学戏,她父亲背了她出去。傅全香的父亲是一位老实木分的农民,却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爱好者。是他,最早为傅全香开启了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因为她父亲是个农民,可是也是一个业余演员,他非常喜欢文艺,不但他自己能唱,他还学了好多音乐,他能吹、拉、打鼓,自己有时候能作为演员来唱,这样呢就是她父亲非常爱文艺,反正临近有什么剧团,不管是什么剧种,越剧、绍兴大班,总是要背着她去看戏。1933年,年仅九岁的傅全香进入四季春科班。在越剧的历史上,“四季春”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科班,在那里走出了袁雪芬、傅全香、钱妙花等多位越剧艺术家。她的师父叫鲍金龙,当时给她们决定行当,她正好是较小的一班小姑娘,正好跟袁雪芬排在一起,她比她傅全香高一点,因为她家是住在山村,所以傅全香比较活跃,因此她们两个人行当不同。那时候她和袁雪芬拼铺的,她拿了把桃花扇,所以她们师父一看她们两人,说袁雪芬唱青衣,那时候又不懂什么是青衣,她唱花旦,花旦也不懂,所以一篮子的丫头都是她演的,一篮子的小姐都是袁雪芬演的。师父鲍金龙曾经对傅全香说,师父的力量有限,只能把你领进门,路还得你自己走。这句话,傅全香牢记了整整一辈子,起来就练功,她们要换打的,老师怎么教,她们怎么记,老师只教三遍,第四遍背不出就要打了,打屁股、打手心。
祝英台在草桥结识了梁山伯,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同样,一叶小舟载着傅全香,从小小的嵊县来到了大上海,这里她先后和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等同台,并最终遇到了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搭档之一范瑞娟。她和范瑞娟老师,她们组建了东山越艺社,东山越艺社是在1947年创建的,她们东山越艺社,解放以后,也真是跟姐妹们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她们,也没有越剧。为了回报祖国和人民给予的新生,傅全香全身心投入到接连不断的演出中。1950年,一趟北上的列车载着范瑞娟、傅全香等来到首都北京,她们通过田汉先生,她们想要到北京,到北京巡回演出。大家背只背包,穿布鞋、穿跑鞋这样去,大家作为是上海人,不是做上海小姐去的。大家挺好的,过去,要去的人呢,看门的人也去,烧饭的人也去。她们带两个戏,一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个时候叫《梁祝哀史》,一个就是“祥林嫂”(《祝福》),当时她们越剧没有过过长江,要到北京,北京话都听不懂,后来她们上北京去,北京人当她们“少数民族\"。这是诞生于江南的越剧,第一次跨过长江,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蝴蝶,在崭新的天地,全新的观众面前又一次翩然起舞。她们那天第一天晚上演出,因为北京的观众是眼睛闭在那里听戏的,后来演完了以后,田汉老他进来,他来祝贺她们,他说你们这次演出非常成功,把北京的观众眼睛都睁开了,哎呀,成功,成功。吃饭的时候,周总理进去接了个电话出来,他说,恭喜你们,今天晚上毛主席在怀仁堂要看你们《梁祝哀史》,她们又紧张又高兴。傅全香问许广平(傅全香称她为大姐),这是真的吗,当时她是非常天真的,大姐讲,当然是真的了。
北京的演出,得到了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此后不久,傅全香更是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带到了海外。1955年她们第一次越剧走出国门,当时就是到东德、前苏联,也带出去了几个戏,一个就是《西厢记》,一个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越剧就是走出国门了,当时她跟范瑞娟老师、张桂凤老师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谢幕28次,她跟范老师两个人谢幕谢得也昏头昏脑了。1985年,傅全香与范瑞娟合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搬上了电视荧屏,完成了傅全香多年的心愿。因为拍电影是压缩版,电影只有两个小时,实际上“梁祝\"没有那么短,它情节就删很多,就比较遗憾,所以后来越剧院就提出来要拍《梁山伯与祝英台》拍了五集。傅全香和范瑞娟老师,其实陈颖她记得最深的是什么,她们最厉害的是耐力好,她们可以早上吃好早饭,她们头一勒的话,基本上就不吃东西,中午饭基本上就不吃,要吃也是一点点,嘴巴塞进去的那种,就一杯茶。在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在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她傅全香居然能自己开笔,以祝英台的身份画出来的梅花,倒是蛮好看的。那时候天热,胶水从头上拉下来的时候,这里都是水泡泡,其实很厉害的。但是傅全香老师从来不说这些的,让人觉得这些老师们真的很伟大,她们在艺术面前,不顾自己怎样,只要美呈现给观众。
对于傅全香而言,祝英台的身上,融入了自己太多的人生感悟、梦想追求,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和祝英台就是两位隔着千年岁月却心灵相通的知音。对婚姻、姻缘,祝英台她有她的追求,最后她就抗婚、殉情,这个故事是个传说,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最后是化为蝴蝶。对她来讲,生活中她也非常爱蝴蝶,所以她演了一辈子的蝴蝶。可以说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傅全香老师当之无愧的傅派的代表作品。由于她童年的花旦的基础,加之于后来转工青衣,她在花旦和青衣这两个行当之间,她开创了一个新的行当,就是花衫,其中越剧花衫经典的代表人物,就是祝英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