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界历史上,“姚周”有哪些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6日 阅读:196 次

“姚周”即姚慕双和周柏春两位老师的合称。上世纪初的上海滩,五方杂处,东西方艺术在这里交汇,而在众多或民族或西方的文艺样式中,具有地方特色、充满乡土乡情的独脚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独脚戏发展迅猛,形成了以“老牌滑稽”王无能、“社会滑稽”江笑笑、“潮

“姚周”即姚慕双和周柏春两位老师的合称。上世纪初的上海滩,五方杂处,东西方艺术在这里交汇,而在众多或民族或西方的文艺样式中,具有地方特色、充满乡土乡情的独脚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

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独脚戏发展迅猛,形成了以“老牌滑稽”王无能、“社会滑稽”江笑笑、“潮流滑稽”刘春山为代表的“滑稽三大家\"。大浪淘沙难免泥沙俱下,由于大多数的独脚戏艺人文化低下,不少演出粗俗、低俗,在这种局面下,一对滑稽兄弟凭借他们较高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趣味,横空出世。这就是滑稽大师姚慕双、周柏春兄弟。

和许多迫于生计踏上舞台的演员不同,姚慕双唱滑稽,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曾自言,自己也搞不懂了,自己怎么会欢喜唱滑稽的。姚慕双他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中文丶英文都十分好,在学校里可以讲是名列前茅,那么既然成绩这么好,为何会唱滑稽呢,因为兴致所好。因为他从小喜欢,所以他对各种小贩的叫卖,学得特别像,比如,“阿有坏的棕绷修伐、阿有坏的藤绷修伐、修洋伞\",这样一喊,邻居他们当真的小贩来了。他就是从小都爱学一点,宁波话,他是有基础,因为他们家本来就是宁波人,姚祺儿(姚慕双长子)他祖父是一口宁波话,有一次听到人家说话,好像是福建话,他(姚慕双)好奇得不得了,其实人家在谈恋爱,结果他躲在后面偷听人家讲话,他不懂的,六、七岁的小孩懂什么,七八岁的小孩,人家在谈恋爱,结果被人家骂了一通。机缘巧合之下,姚慕双正式拜师学艺,从一名爱好者变成了一名正式的滑稽戏演员。有一次他碰到何双呆,是在电台上,他对他讲,何先生,我拜你为老师好吗,好了好了,你不要开玩笑了,我不与你开玩笑。第二次他又对何双呆他说了,自己真的拜你为先生好吗,你不要开玩笑,不要寻开心,我们晓得的,你姓姚、西装革履、姚小开,怎么会唱滑稽呢,那么他说,自己真的喜欢,因为自己兴致所好,然后两次、三次、四次下来,他说你真的要拜我为先生,好的,要拜师金的。多少钱,100元,哎哟,他一听,那时候是100元大洋,价钱非常大,8元可以买一石米,要十几石米才可以拜一位先生,结果他回去和他父母商量,结果他妈妈倒说好的,你既然欢喜,因为姆妈有些了解,晓得他挺喜欢这种东西,好,我拿100元出来,那时候家里环境还可以。

最早姚慕双他有一个搭档叫巧运道,实际上真名叫冯三宝,冯三宝老师和姚老师做搭档,那时唱什么呢,洋泾浜莲花落,采仔花儿开,一开一枝梅花,讨着铜板回家转。姚慕双进电台不到两个月,又拉上了还在育才公学读中学的胞弟周柏春入行。周柏春他的哥哥姚慕双他先上电台,本来姚慕双有个搭档,那个搭档做了两个月就自己走了,因为刚刚出来唱电台,没人、广告商来做广告,就没收入,所以那个搭档就走了,搭档走了以后姚慕双就一个人了,一个人又要说又要唱,比较辛苦,一档节目有四十分钟。那时周柏春他就去电台玩,他夹着书包上电台,帮哥哥一起两个人搭档,那时他也说不来,他就帮着一起搭搭腔,比如他说一句,今天我们来播音,周柏春就说是的是的,他说要逗人家笑笑,周柏春就说不错不错。他就是这样应声搭两句,后来里面的节目也一起搭搭腔。

亲兄弟为何一个姓姚、一个姓周,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这样搭腔一个月以后,听众对他有点印象了,就打电话来问。当时报名就报姚慕双一个人的名字,后来因为来的电话多了,家里就商量,有天晚上他们两人和母亲(周勤侠,姚周母亲)坐在床上一起商量,准备报什么名字。因为从前唱滑稽往往是为了糊口,人家有时也看不起,哥哥唱了,兄弟再去唱,好像有点难为情。所以报名字时决定改名换姓,报他娘的姓名,从前说孝敬长辈有“荫下之福\",门前大树好遮荫,所以准备叫周柏荫。谁知道播音的那天,姚慕双他就回答听众,有很多听众总要问他,他这个搭档叫什么名字,我今天回答你,自己搭档的名字叫周柏、周柏,周柏荫的“荫”字给忘了,我搭档的名字叫“周柏春”,谁知“春\"到后来也就错到后来。

当时的上海滩私人电台数量庞大,而维持电台运作的资金主要是靠广告,所以艺人们首先要拉得到广告,才有资格上电台演唱。可这广告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拉得到的,姚惆刚开始拉广告,就遭遇了不少冷面孔。他到一家桂圆店里去兜广告,那个老板十分客气,他去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很对不起,现在我的广告在电台上一家一家已经做得挺多的了,这一季度我的预算已经到了,不能超出预算,等到下一个季度,现在是冬天不行,过了年好吗,请你过了年来,我要做的,送到他门口,他心里面还是蛮开心的,虽然没做成广告,但他答应自己了,等到春里再做广告,那么过了年周柏春他兴冲冲地去了,踏进去一进去他看见他,噢,对对对,你去年来过的,好的好的,你请坐,喝茶。你来做广告,我不瞒你说,像阿拉这种桂圆、枣子、核桃、莲心,全是用来进补的,全是冬天用来进补的,有老古话说,冬天要进补,春天好打虎。冬天不进补,春天要吃苦。所以春天是不进补的。非常对不起,你过一段时间再来,好,自己知道了,你这明明是敷衍自己,你不准备做广告的。

初出茅庐的姚慕双与周柏春,遭遇了不少挫折坎坷,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撑着他们,她就是兄弟俩的母亲。他们家的老太太,就是他俩的母亲,她每个电台都听,所以他们平时在电台上讲的话,有时有粗俗的,或者有时有白字的,她就记下来告诉他们,所以他们的谈吐比较“卷气\"。姚周他们的母亲她的上海话特别好,是完全标准的上海话,所以他和周柏春两个人说的也完全是标准的上海话,所以一点也没说错。在母亲一路细心扶持下,姚周在电台上唱得风生水起,被报界誉为“滑稽冠军\",唱片界也很快注意到了这对“滑稽兄弟档\",1946年,姚慕双与周柏春灌制了他们的第一张唱片--《英语翻译》,那时候姚慕双他和周柏春两个人录这张唱片,是在百代公司录的,那时真是紧张啊。

独脚戏演员语言风趣并不奇怪,但姚慕双如此流利的英语表达,却不得不让人佩服了,他和周柏春两人,都是在育才中学读书的,学校里都要讲英文,无论你说得好还是不好,总之你要讲英文,所以这样练下来,他们的英文就比较正宗了。而且姚慕双他在哪里做呢,他在南京路的“沙利文\"做事,在巧克力店做事,店里的老板、部长、店员都是美国人,所以他的发音美国音比较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私人电台纷纷关闭,姚周失去了展示艺术的平台,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姚周利用这段时间整理传统,潜心创作,抗战胜利后,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姚周艺术更上了一个台阶,他们俩就在家里关起门来闷头全心创作,整理传统段子,大概几年的时间,整理传统,新创作的段子,一共有一百多个,到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电台又开放了,那时他们两兄弟上电台,就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听众面前。一个多月可以不换新节目,有时他们还把滑稽弹唱里的,自由弹唱里的好的东西,滑稽界好的东西,将它们放进去。本来文明戏里的趣剧,比如《贱骨头》或者《梅柏杨柳》,这些杂七杂八的什锦戏,他们用各和各样的调来唱,唱出来很精彩,听众特别多,所以他们的节目是百听不厌的。当时观众听得开心的不得了,打电话、写信来(电台),都是要点播姚周的节目,他们每天在电台有十档节目。由于他们比较好的立意,比较高雅的格调,所以一下子就红出来了,红到什么程度,整个淮海路,当时叫霞飞路,整个霞飞路,他们的红档是六点到八点,吃晚饭的时间,这段时间几乎商店里的无线电全部都打开。六点钟以后每家商店,大店小店,无线电播放的声音都是姚慕双、周柏春,你只要在淮海路、南京路,你一路走,你突然听到姚慕双的声音,和周柏春在演播独脚戏,你想听,你用不着停下来,你可以一直走,羊毛衫店旁边南货店,南货店旁边馄饨店,馄饨店旁边医药店,你一路走过去,每家商店都在放。

",
Tag:滑稽 电台 独脚戏 搭档 他们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