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有个读书人叫杨三郎,一日远游,他告诉妻子李氏,自己很快就会回来,然而过了半年之久,仍然没有消息。
李氏独守空房,有些想念丈夫,思想间,更是辗转难眠。这时忽然听到窗外有响动,跑出去看,一女子缓缓的向她走来,对她说:“姐姐这是想念自己的丈夫了吧,你跟着我,我带你去见他。”
李氏还在犹豫,那女子却拉着她就走。女子走得极快,李氏有些跟不上,于是说想回家换鞋子。那女子说:“姐姐不如穿我的鞋子吧?”李氏穿上鞋子之后果然合脚了许多,步子也迈得更大了些。
二人不知走了多久,忽然见前面有一人身骑白马而来,妻子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丈夫,连忙上前与丈夫相见,丈夫见妻子竟然来了,非常惊讶,二人正说话间,那女子对他们说:“我家离此地不远,你夫妻二人阔别已久,不如去我家小叙一下吧。”
夫妻二人推脱不开,于是跟着那女子去了她的家里。三人行走间,见一小村庄,左拐右转间就来了一庭院之内,那女子进去唤醒了丫鬟,让他去准备酒菜,转身笑着对夫妻二人说:“今夜月光皎洁,在外面的小石桌上坐着正合适,就不进去了。”
杨三郎将白马拴在身后的槐树上,三人坐在小石桌旁聊着天。不一会儿,丫鬟端上了酒肉,三人边吃边聊。
可说来也奇怪,那丈夫许久未见自己的妻子,本该互诉衷肠,此时却不怎么理会,目光灼灼地一直盯着那女子看,那女子眉目间也频频暗送秋波,二人更是频繁推杯换盏。
没过一会儿,二人就喝了两壶酒,妻子只是坐在席间一言不发,本来肚中有些饥饿,看着自己的丈夫和那女子聊天,有些气不过,就没了胃口。而自己的丈夫三两壶酒下肚以后,和那女子举止行为更加放肆了,二人眉来眼去,丝毫不将妻子放在眼里。
丈夫突然开口对那女子说:“不如你给我唱首歌吧。”那女子拿着象牙箸,对着石桌开始敲打,口中唱起了隐晦的歌谣: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红绣鞋儿占鬼卦。一曲唱罢那女子害羞地低下了头,不断的用余光看着杨三郎,李氏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却怎么也没有办法。
良久之后,那女子装醉退席,说想要进内房休息,杨三郎此时已被迷得神魂颠倒,也赶忙跟了进去。二人在房间内追追闹闹,说着一些暧昧的话语。
杨三郎说话间,将自己与妻子的所有私事全告诉了那女子,妻子在窗外听的羞愤欲死,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实在听不下去,只能气鼓鼓的离开了。
可是刚走没两步,迎面碰到自己娘家的胞弟。便向他倾诉这件事,胞弟听完后气得直跺脚,拉着姐姐,就去找杨三郎。
回到那庭院,杨三郎果然还和那女子在房内私会,胞弟听着他们的话语,气得更甚了,拿起旁边的石头就朝窗户那砸去,只听房间内那女子大叫:郎君,“你的头怎么破了?”
李氏听到此话急的打转,埋怨的对胞弟说:“我只是让你给我出气,可没让你将他打死啊。”
那胞弟见姐姐此时还在维护自己的丈夫,转身就走:“让我来出气的是你,埋怨的也是你,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氏见胞弟要走,赶忙抓着袖子不放:“此地离家这么远,你若走了我该如何回去啊?”
胞弟还在生她的气,把她往后一推,自己便翻身上马了。李氏被推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恍然间梦醒了,自己还躺在床上,原来刚才那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正思考间,突然听到门外有响动,出去看,竟然是丈夫骑个白马回来了。
没过多久,胞弟也来了,说昨晚梦到姐夫,赶忙来姐姐家看。
三人坐下一起聊天,这才发现原来昨晚三人做的是同一个梦,只是三人怎么也搞不明白,那女子究竟是何人?
暮有话说
其实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蒲松龄用来反映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地位的情节。
比如说,丈夫和那女子在推杯换盏并且相互调情,作为妻子的她坐在旁边却不敢说话。
其次,丈夫都和那女子一同进入房间了,他在外面也只能生闷气,而不敢阻止。
最后,她的胞弟给她出气,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担心的是丈夫是否受伤。
也许蒲松龄可能只想写的是,那女子作为妖怪的一系列行为,可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强烈建议读蒲松龄原著《凤阳人士》,北暮再细致的描写和改编,都不及原作万分之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