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抗日神剧的开端开始算起,那这样的神剧从悄然形成到蔚然成风,已经走过了大概十几个年头了。尤其是一二年的时候,抗日神剧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的态势,并且以每年七十部的速度不断发展着,壮大着。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这一届观众不行,还是说将所得罪责都归咎于那些导演。接下来我们细谈。
首先,我们看看这些神剧都上演了什么?最著名的就是《抗日奇侠》中的手撕鬼子了,左右手开弓后,将鬼子一开两半,就连杀猪的屠户用剔骨的尖刀也不能做到的事情,硬生生的被我们勤劳智慧的广大抗日群众做到了,鼓掌;元芳即使不跟着狄仁杰探案,也能在抗日战场上身手不凡。他所塑造的燕双鹰的形象同样给我们在神剧的印象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不是金刚狼造型就是凌凌漆扮相,这种集科幻与魔幻甚至还有谍战身份为一身的人设,让我们不禁感叹,导演,你还是看的远;如果大家看过《万箭齐发》的话,一定会对于那一场景犹是昨天。其实如果你没看过的话,也是会有这样的感叹的。当女主被十几个日本兵侮辱以后,就如同《龙珠》中的孙拍手爆发了小宇宙,一瞬间,弹起来裤子自动穿好,然后拉弓引弦,刹那间,所有的鬼子都无一生还。我的天,这样的战斗力可能连岗村宁次都会惊叹。神州大地还是人才济济啊。
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神剧,多年以来一直盘旋在我们身边?我想大概是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就审查问题。众所周知,广电总局的存在,意味着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回去触碰一些铭感的题材,而抗日神剧正是坐了这样的一班顺风车。因为题材没问题,因此在改编上就可以为所欲为。
第二点正是由于广大群众对于提及那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伴随着高涨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最终会催化出来收视率,因此,很多的导演总是会在这条道路上乐此不疲。
最后一点则是由于这样的神剧,可以最大范围内的迎合大众的口味,我们太需要英雄人物来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了。但是奈何和平年代是没有这样鲜活的人物出现的。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会将这样的愿望寄托在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没办法触及的时代,那样的话,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即使是无限制的吹,我们也是会认为吹的有一定道路。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这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我们对于抗日战争应该有着怎样的一种情绪?无限制消费?显然不是,所有的神剧中,总是会将我方人员塑造成战无不胜的智人,而对方不是傻,就是蠢。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的话,就会明白,你在大街上打了一个三岁小孩一巴掌,这样的结果到底是在侮辱谁?
我们不乏一些非常好的作品《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是非常不错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迎合了大众的口味,但是却少有夸大的嫌疑。这些都是很符合我们大众的观影标准的作品。奈何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今天,这样的作品却不能更好的发声。
尊重历史才会让我们迎来一个更好的未来,而那些戏谑的成份只会让我们固步自封。那些抗日神剧不仅恶心了历史,更会让我们失去对于那些牺牲了的先烈们的该有的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