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对外推广总公司前老总周铁东先生曾经说过,“前17年”的电影艺术成就非常高,至今未能超越。
需要说明的是,周铁东先生曾经常驻好莱坞。
是的,老电影几乎部部经典,老年人们至今谈起来依旧眉飞色舞。
原因何在?
首先,国营制片厂一家独大体制便于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和精英,把电影当事业来做,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其次,民国遗留不少顶级电影精英,他们是真正的内行。
田汉、石挥、蓝马、郑君里、崔嵬、孙道临、秦怡、崔超明、李纬、韦伟、王丹凤、谢添、黄宗英、张瑞芳、张鸿眉、吕班、陶金、赵丹、白杨、上官云珠、舒绣文、王人美、周璇、陈怀皑、李天济……数也数不完。
这里有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脍炙人口的红色电影《今天我休息》的编剧是世界顶级电影之一的小资电影《小城之春》的编剧李天济;《霸王别姬》的艺术指导是陈怀皑;“17年电影”的演员们的子女从事电影表演的成就都很大,如陈凯歌、田壮壮、葛优、张闽……。
第三,一些名编导演来自战争和生活。
如《草原上的人们》、《洞箫横吹》、《深山里的菊花》的编剧、《敖包相会》的词作者海默和《柳堡的故事》(含《九九艳阳天》)的作曲高如星,都是十三、四岁参军的“小八路”,他们的作品,不会没话找话,是满满的生活。
第四,特别强调“体验生活”,演农民就必须下乡当农民,直到演出来骨子里都是农民。上官云珠上海滩上的大小姐、电影明星,硬是磨炼成为一个泥土气息浓郁的女游击队员。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出身书香门第的冯喆,演个高营长,你会以为他世代农民。
现在一些演员演什么不像什么。
但题主希望恢复以前电影制片厂的体制,我看不太现实,因为时代已经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