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生活中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非常痛苦感到折磨,大吼大叫。
虽然收到一点儿效果,但是长久以往,并不能根本上改变孩子不良的学习行为,还会导致加速儿童性格心理的偏差,有害无益。
其实,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来自于家长。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正改变,孩子也会在家长的带动下很快改变的。
第一,教育孩子家长一定要有付出,不能打退堂鼓。
做为家长,给与了孩子生命,这很伟大。但我们不应只看到这一点,而应知道此后的岁月还要共同经历。虽然我们的年龄比孩子大,多活了几十年,孩子和我们的关系相互依存但人格上彼此独立。
在孩子没有成年之前,家长有责任管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规范意识。
题主首先是个负责任的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有耐心劝说孩子,也有暴躁吼叫的时候,短时间也起到了想要的效果。但是好景不长,家长的情绪随着孩子的学习状态起起伏伏,这其中的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何况是教育孩子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育一个孩子家长必须要有长时间的付出。
但是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孩子痛苦,家长也不落好。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同理心。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除了身体没长高,年龄比我们小,社会经验缺乏,论观察力,判断力,是非观都不亚于成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很纯粹,很正。但是小孩子也容易被人利用,被人影响。有些小孩做坏事,就是受坏人影响,家长的三观不正导致的。
家长无论在学识,眼界,社会经验,经济条件这些方面都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成长空间。但也容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表现出狭隘,专制,独断,强硬,不够自律等大家长作风。
而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学业压力,家长们也陷入升学竞争的焦虑中,疫情没有完全消除,生存压力前所未有,游山玩水放松身心也不太放心,无论内外部环境都使人无端紧张,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更别提孩子们了。年龄小不会表达这种不好的或令人沮丧的感受,行为规范没有形成,很多时候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放任自己,不听规劝,我行我素,越阻止越来劲。这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表达一般看法,人云亦云。根本不起效果,因为你的说教没有触及到孩子的痛点,让他为之一振的东西你没有。
你需要了解熟悉自己的孩子,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血浓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理心的缺失,懒得用心琢磨孩子身上的变化,渐渐不明白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第三,家长要做孩子最好的倾听者。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如果自己不注意言行举止,唠唠叨叨,教育方式单一,情绪不懂得控制,在孩子眼里就是一个任性无聊无趣无情的大家长。
当家长不足以引起孩子沟通交流的欲望,懒得跟家长说自己在学校里的事情,你就无从知晓他每天在想什么,你就做不到了解孩子,进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当孩子愿意和你主动聊天,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孩子把自己的心事袒露给你,你就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家长要做孩子最后的倾听者。
家长要学会倾听,就要学会闭嘴,少说多做。
◆少唠叨,看不惯也不要急于表达不满。忽略缺点,寻找优点。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欣赏。
◆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要贴标签。什么你不负责任了,你真笨!你真蠢!你没救了,你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等等都不要说。表达方式由“你怎么怎么……,改为我觉得……”。
◆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孩子学习前,家长和孩子约法三章,共同学习,共同努力,让孩子看到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家长如果能够坚持,孩子一定会按照家长的样子去做。
家长说孩子需要吼叫才会暂时收敛。平时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因为在学习上这两种方法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而无效的,为什么还要这样去做呢?
第四,家长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尽量温暖孩子孤寂的心灵。
孩子和父母每天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孩子其实很盼望和家长共处一室的时光。如果可以,孩子都希望有大熊家里那样的机器猫相伴,乘坐时光机在世界里开启新鲜奇妙的探索之旅。
家长虽然工作繁忙,但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用心用爱陪伴孩子,给孩子欢乐,惊喜,希望,等待而不是惊吓,失望,心凉。
家长要用心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给孩子带去大人的关爱,创意,智慧,给孩子带去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欢乐,愉悦,时不时的惊喜,还有期待,希望,才会对生活更有动力,更有信心,更有执行力。
这里是头条@天空之城2020429 ,关注教育,反躬自省,共同努力,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