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庸老先生给张无忌的人物个性,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定义看,张无忌并无做皇帝的必然性。先从明教特性分析明教的组织思想,明教也被称为摩尼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教众吃素不说,其指导思想有这么一首歌诀‘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维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
从金庸老先生给张无忌的人物个性,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定义看,张无忌并无做皇帝的必然性。
先从明教特性分析
- 明教的组织思想,明教也被称为摩尼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教众吃素不说,其指导思想有这么一首歌诀‘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维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首歌诀意思不好懂,大致意思上,一种生死虚无,看破红尘,怜悯世人的思想。
- 明教最大的问题在于,坛主的实力无法遏制。和丐帮不同,丐帮的各地分舵舵主都只管理本地的乞丐,没有什么机会晋升。但是明教干的是起兵造反,处处点火,自然有的坛主发展的快,有的被消灭。就类似现在的大公司,公司总部没办法对分公司进行制约,分公司强大之后,自然对总公司进行反噬。这是朱元璋以‘奸计’逼走张无忌,明教之后却没办法翻盘的最大原因。
- 可是造反,要的不是吃素,不是普度众生的悲悯,而是赤裸裸的利益。这是徐达、常遇春明知朱元璋奸诈无比,一代枭雄,还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原因。
朱元璋能够逼走张无忌,有个人性格的原因,但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明教的组织、教义都不足以让他成为造反成功。即使张无忌野心勃勃,皇帝之位还是得拱手相让。再谈谈张无忌的性格:
- 赵敏本来就是蒙古人,肯定有不希望张无忌成为反抗自己民族父亲兄长的头号敌人。赵敏既然决定舍弃郡主身份,与张无忌浪迹江湖,肯定是舍弃了荣华富贵的。一个汝阳王府的郡主和皇后之间区别并不大,赵敏厌恶了那种生活很正常,她不想回到过去很正常。所以,张无忌肯定会依从赵敏。
- 张无忌随遇而安,容易被外界干扰的性格特点。倒不是一定说‘胸无大志’,张无忌从小绝大部分长于隐居的生活,为了符合前后的人物性格一致性,张无忌可以被形势所迫当明教教主,但是成为不了张皇帝。称孤道寡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其性格必有枭雄薄情的一面。
所以性格决定命运,注定张无忌是个大侠,不是君临天下的君王。
",